王登良,男,1954.12月,华南农业大学茶学教授(三级),华南农业大学茶学学科带头人,原茶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茶学专业主任、茶学系主任。
一、工作经历
1982年1月茶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82年2月-1983年1月茶学专业实习助教。1983年2月-1987年6月茶学专业助教。期间,1982年2月-1984年7月任茶学专业秘书,农学系学生兼职辅导员。1983年5月-1984年9月茶学专业教工党支部书记。1984年9月-1985年7月在湖南农学院茶学专业进修。
1987年6月-1993年10月
茶学专业讲师,期间1988年9月-1989年7月在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系进修。1991年9月-1992年1月期间参加农业部出国英语培训班学习。1989年4月-1996年9月期间任茶叶加工贸易科研组副主任。
1993年10月-1998年12月
茶学专业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期间,1996年9月-1998年12月茶叶专业主任,茶学专业教工党支部书记,茶学、生态教工党支部书记,农学系党委委员。
1998年12月-2014年12月
茶学系教授,研究生导师、农学院党委委员,农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园艺学院学位、学术委员会委员。期间,1996-2003年9月茶学生态教工党支部书记,1998年12月-2000年任茶叶专业主任,2000-2003年9月任茶学系主任,华南农业大学教代会、党代会代表。2003年10月-2011年3月任园艺学院茶学系主任,茶学专业主任。2001年1月-2004年12月任茶学硕士点首席专家,2003年10月至2014年12月任茶业科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起被聘为茶学学科带头人。
在其担任茶学学科带头人和茶学系主任期间为茶学专业做出很大贡献。在教学平台建设上,茶学专业在2000年10月获教育部批国家管理专业,2003年9月获批华南农业大学茶业科学研究所、茶学博士点,2003年10月健全了茶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体系,茶学专业本科招生规模由原来的茶学一个班到2002年扩招茶艺与品牌营销,2003年扩招茶叶加工和贸易。以后每年面向全国十九个省市招收三个班,研究生招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2009年获教育部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2009年获财政部和广东省共建茶学重点实验室,在教学硬件上健全了茶树育种、茶树栽培与病虫害、茶叶加工、饮料工艺、茶艺等系统实验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引进一批教师队伍,其中3名硕士,4名博士,2名副教授,1名研究员。
二、教学
讲授的本科课程有《制茶学》、《茶叶贸易学》、《饮料工艺学》、《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食品制作》、《茶叶加工与机械》、《茶叶加工机械的教学实践》、《茶菜肴制作技术》、《茶叶科技研究进展》、《专业概论》、《茶叶专题技术训练》、《农产品包装学》、《茶叶加工工艺学》、《保健茶开发利用》、《茶叶质量控制》、《茶叶贮藏保鲜与包装》等。硕士研究生主要讲授《国际茶叶贸易概论》、《特种茶加工专题》、《茶叶加工原理》、《茶叶文献综述与专题讨论》等。其中《制茶学》自2004年即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自2013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学校首页精品课程网站上建立学习网站。
主持省级教改科研课题1项,“茶学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校级教改项目多项。参加的教学改革成果“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获2000年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加工工艺对绿茶饮料品质的影响初探》优秀论文评比获广东省茶叶学会二等奖。
三、科研
主要研究方向是茶叶加工、深加工、茶叶生化及茶叶贸易,近年来主要从事茶叶安全生产、乌龙茶、红茶加工工艺,普洱茶加工生化及品质监控方面的研究,茶叶市场营销以及无公害、有机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
主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光质对单枞茶挥发性成分影响的机理研究》(30872058,主持);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项目《茶饮料专用原料加工技术研究》(nyhyzx07-021-16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普洱茶安全性研究》(2007BAD58B05- 4主持),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教育部茶学特色专业建设》《国家财政部与广东省共建茶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广东省农业厅《夏暑茶加工技术的研究》,另外还主持横向项目、校级教改项目及参加省部级项目、横项项目多项。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红碎茶发酵过程中茶多酚保留量的研究》(第二完成人)。指导研究生40余人(其中外国留学生两人),在《园艺学报》、《食品科学》、《茶叶科学》等国家一级、二级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参加全国统编教材《茶叶市场学》、《茶叶加工学》、《制茶学》、《茶艺贸易学》、《茶叶综合利用》的编写工作;主编《名茶栽培与加工》,参编《中国茶养生大全》(副主编),《茶经营之路》、《中国茶叶大辞典》、《中国茶谱》等论著和科普读物。
四、成果和荣誉
1、鉴定成果
1)福云6号三高茶园综合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广西昭平县 1999
主持《福云6号三高茶园综合技术研究》通过农业部组织的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研制的“将军峰银杉”获中茶杯评比二等奖后改名为昭平银杉成为了昭平县的一个主打茶叶品牌,在省内、国内以及国外茶叶评比中多次获得金奖。该项成果被科技部列为2000年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
2)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广东兴宁市、广西凌云县 2003
主持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2003年通过农业部组织的成果鉴定,同年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推广》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建立了无公害茶叶生产体系,按照统一环境质量、统一关键技术、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监测方法、统一产品标识的“五统一”要求,规范了凌云县无公害茶叶生产,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的质量检查和监督等管理制度和机构。
3)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 广西贺州市 2010
参与的《有机茶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获贺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经过该项目的实施,茶园面积由原来的5000亩老茶园扩大到了原来的一倍,增加了植被覆盖率,通过有机茶园管理,不施化肥、农药,不污染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增加动植物种群,改善人类居住、生活环境,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国家标准《六堡茶》第一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第一起草人王登良,2017年1月1日实施。
5)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其中,部分已授权发明专利包括:CN201310723689.6人参乌龙茶及其制备方法,CN201310713998.5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CN201410020697.9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CN201310473002.8肉桂单枞茶及其制备方法,CN201410300045.0夏季高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CN201410453028.0一种荷叶红茶及其加工方法,CN201521033176.3一种电热式碧螺春烘干机,CN201521033225.3一种乌龙茶摇青机,CN201521033179.7一种茶叶揉捻机,CN201521033279.X一种茶叶解块筛分机,CN201521033110.4一种茶鲜叶表面脱水机,CN201521033257.3一种茶叶鲜叶分级机,CN201521033143.9一种旋转式烘焙提香机,CN200510022420.0植物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方法,CN200510022423.4植物多酚类物质的分子包膜方法,CN200510022421.5活性茶多酚分离纯化的方法等。
2、教学成果
主持教改科研课题2项《茶学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和《茶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参加的教学改革成果“加强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获2000年华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3、荣誉成果
在本校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积极参加广东、广西扶贫工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4、1996年两次获“广东省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9月获“华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奖”三等奖;2000年11月获“华南农业大学实践教学奖”一等奖;2003年获华南农业大学教学优秀教师奖;2005年获华南农业大学“十五”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2006年华南农业大学优秀党支部书记;2010年3月“有机茶产业化开发与示范”获广西贺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荣誉称号;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3月获华南农业大学“2013-2015年扶贫开发先进个人”。培养研究生40余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五、国内同行中的学术地位
在国内外同行中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2014年底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主要学术兼职有:国际茶叶标准化委员会特种茶工作组专家,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室茶叶咨询专家。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红茶工作组副组长、黑茶工作组组员、乌龙茶工作组组员。中国茶叶学会产学研工作委员会委员兼茶叶加工机械咨询专家,中国茶叶学会茶叶感官审评与检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茶叶学会理事,中国茶叶学会荣誉理事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顾问及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华茶人联谊会理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2年海峡两岸联合基金评审会会议评审专家,国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茶叶科学》编委,《中国茶叶》编委,《中国茶叶加工》编委,《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审专家,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国际评鉴委员会委员,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茶杯”评审专家等职。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茶叶学会理事,广州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监事长,广东省茶叶收藏与鉴赏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茶叶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家,广东省种植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广州市荔湾区普洱茶文化协会顾问。
广东省、湖南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库专家,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专家。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专家,广西区政府百名顶级专家,广西梧州市、柳州市小高地人才专家库专家,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茶艺师考评员、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评茶员、评茶师、考评员、高级考评员。
六、主要茶事活动和社会服务
积极参加各种茶事活动,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茶叶研讨会,如“茶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茶学学科发展研讨会”、“茶、生态、国际有机茶叶生态研讨会等;参加中国科协组织的到台湾考察茶叶生产情况,参加广东组织的到越南考察茶业状况,到澳门参加茶叶研讨,为茶业发展出谋献策。积极参加广东、广西科技扶贫、科技咨询,茶叶知识培训等工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两次获“广东省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称号。
参加各种社会科普活动,推动茶叶科学知识的普及,如: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支持,中国茶叶学会、广东省茶叶学会和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0全民饮茶日”;广东茶叶学会组织的“茶与人体健康”知识讲座;以及举办的“和谐茶韵进万家”活动等,多次参加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农业厅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解决茶农的疑难技术问题。同时对广东省内的茶区进行考察和指导,了解茶区的实际生产情况,能在茶叶生产遇到自然灾害时,到第一线指导并采取相应的抗灾应急措施,如2009年春节后茶树冻害时到德庆巢湖山茶场指导茶农防寒减害技术;2010年3月份,广东茶树再次遭受大面积冻害时,带领研究生到兴宁、大埔茶区指导抗寒技术,减少茶农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