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
干燥对形成绿茶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分为二青、三青和焊锅三道工序。学习绿茶初制不同的干燥技术,了解干燥所用机械及热交换形式不同其干燥方法各异。且对茶叶品质有一定影响,用不同方法干燥的茶叶品质亦具一定的特征。本实验学习绿茶初制的几种干燥技术,了解对品质的影响。
二、内容说明
干燥是各茶类初制中最后一道工序,干燥的目的,一是脱水,使茶叶达到一定的含水量,便于贮存;二是在干燥过程中还要发生复杂的热化学反应,使茶叶的色、香、味更趋于完善。同时某些干燥方法还可进一步塑造外形使之达到各茶类外形特征要求。
干燥的方法因热交换形式及热效率不同有炒、烘、晒、晾、半烘炒等多种方式,其干茶品质亦各有差异。
三、材料与设备
( 一 ) 材料 揉捻后待干燥的绿茶茶坯。
( 二 ) 设备 炒茶锅、烘干机 ( 或烘箱、焙笼 ) 、竹帘 ( 或篾盘 ) 、晾架、茶叶审评用具全套、量筒 (50 m l) 、振荡器。
四,步骤及方法
( 一 ) 将待干燥的揉捻叶混匀后,分别采用全炒干、全烘干、晒干、晾干、先烘 ( 至 5 成干 ) 后炒、先炒 ( 至 5 成干 ) 后烘,使之含水量下降至 7 %- 8 % ( 晾干的含水量较高 ) ( 重复 2 次 ) ,观察干燥过程中叶色,叶形、香气变化 ( 烘干时可用焙笼,也可用烘箱 ) 。
( 二 ) 将六种方法干燥的茶叶进行感官审评,比较外形、色泽、香气、汤色、叶底。
( 三 ) 测定毛茶容重比容 将茶样均匀分别倒入 500ml 量筒中,倒入数量略超过 500 m l 刻度,然后将该量筒牢固地安置在振荡器上,以 275 次/ min 往复振荡 2 . 5min ,取下量筒,加少量茶叶铺平至 500ml 刻度线。倒出茶叶称量(g) 。重复操作三次,得平均值。
( 四 ) 测定毛茶碎茶率 用 1 . 12mm , 1 . 25mm 号筛。
( 五 ) 不同干燥方法的成本 根据干燥工序所消耗的燃料、动力、机具投资、工价,比较所耗成本的差异。